欢迎您!登录江苏省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018年上半年江苏物流运行情况分析

2018-08-01 10:47 admin

2018年上半年江苏物流运行情况分析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

         2018年上半年,全省物流业运行总体平稳、运行质量持续向好、企业业务规模增长稳定、主动求变意识增强。全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820亿元,比上年增长7.8%,比一季度高0.1个百分点。全省物流景气指数月度平均值为54.6%,略高于去年同期,比一季度高1.8个百分点,市场经营活力较好。主要情况如下:
         一、社会物流规模平稳扩大
         社会物流总需求方面: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60564.3亿元,同比增长9.6%,物流需求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其中,随着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动力的持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强劲增长,继续带动相关产业的物流需求保持较快增速,工业品物流总额为116894.9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72.8%;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集成电路等部分机电产品进口较快增长,国际物流需求增速明显,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6%;受居民消费升级及消费品类多样化发展带动,居民消费物流需求规模继续扩大,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2.3%,增速随着需求规模总量的扩大而有所趋缓。
         货物运输量方面: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改革的持续深化,货运物品呈轻质化、高附加值的发展趋势,社会货物运输需求增速有所回落。上半年全省完成货运总量为114306.7万吨,比上年增长5.5%,货物周转量为4511.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5%,增速总体平稳。其中,铁路货运受“大宗物资运输向铁路、水运转移,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快速增长”等因素推动,完成货运量2947.0万吨,同比增长9.2%,货物周转量147.7亿吨公里,增长4.8%。公路完成货运量66193.0万吨,同比增长8.6%,货物周转量1231.4亿吨公里,增长7.0%。水路运输短期受限制露天作业等因素影响,各主要港口作业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随着集装箱标准化、运输信息化水平提高,带动海河联运业务的快速拓展,较好地稳定了水路运输生产量。全省水路货运量完成38142.0万吨,同比增长0.4%;货物周转量2769.2亿吨公里,下降2.1%;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13408.5万吨,同比下降1.3%。
         景气度指数方面:上半年江苏物流景气指数显示,物流业务总量指数均值为56.4%,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受部分港口等重资产物流企业投资下降影响,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均值为50.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物流业务总量指数为56.1%,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表明受高温和降水因素扰动,业务量有所波动。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为51.2%,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物流企业循环投入意愿有所恢复。
         二、社会物流效率持续提升
         社会物流总费用方面: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6210.9亿元,同比增长6.4%,比去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3.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物流效率持续提升。其中,货物轻质化发展趋势减轻了企业运输相关业务支出负担,运输环节费用为2943.7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同比回落3.8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47.4%,占比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综合物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促进提升了仓储、配送等业务组织效率,相关业务支出的增速也趋于平稳。保管环节费用为2601.4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41.9%,占比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管理环节费用为665.8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0.7%,占比与去年同期持平。
         专业化服务方面:上半年省重点监测物流企业调研结果显示,部分行业的物流服务规模化、一体化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在装备制造物流方面,传化公路港深度衔接制造企业,开展网上智慧循环取货服务,形成供应链生态闭环管理。在港口物流服务方面,大丰港物流中心完善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提高码头装卸专业化水平,安装大件吊装、汽车滚装等专用设备,为海上风电和汽车制造等产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在汽车物流服务方面,江苏超达物流瞄准中国汽车保有量攀升、售后配件需求增加的广阔前景,专业承接多个汽车制造厂的市场售后物流业务,目前已为400多家4S店提供干线运输、仓储及配送服务。在零担快运物流方面,江苏德邦依托母公司的全国性货运网络体系,深耕零担行业,率先进行项目试点。通过定制化的创新为各行业客户提供代收货款、签单返回、保价运输、安全包装、保管业务等增值服务,系统实现营运端到端的透明化管理,多样化智能侦测和手机实时查看。
         景气度指数方面:上半年江苏物流景气指数显示,平均库存量指数、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均值分别为51.1%、53.6%,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0.1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表明仓库储存规模随市场规模而温和扩大,运作效率也稳步提升。其中6月份平均库存量指数为50.9%,环比下降了3.5个百分点,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为56.5%,环比增长了0.6个百分点,显示节后复工与高温季节之间,市场需求强劲,去库存趋势明显。设备利用率指数、资金周转率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均值分别为54.3%、52.4%、49.6%,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0.5个百分点、下降了1.1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分别为55.3%、52.6%、52.6%,环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上升了0.6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表明物流业务量持续稳定增长,资金压力与用工压力比年初有所缓解。
         三、企业经营质量明显提升
         重点物流载体方面:
20家重点监测的物流基地数据显示,上半年物流基地(园区)经营主体营业总收入、利税总额同比分别增长8.8%、8.5%。入驻企业营业总收入、上缴税收总额分别增长20.0%、9.5%,入驻企业数平均增长27.5%。其中,基地中年营收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增长10.7%,占总入驻企业数的26%,表明基地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入驻企业“小、散、弱”的状况仍有待改善。多数基地上半年运行质量与效益取得双提升。常州保税物流基地得益于分类监管政策的实施,上半年保税物流业务增速明显。园区入驻企业共完成进出口额1.7亿美元,同比增长70%,园区仓储面积的使用率基本达到100%,物流收入大幅增加。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基地一季度新引进入驻企业28家,新开通联运线路5条。截止6月底,平台发展地区代理性质的会员管理单位2277家,发展货方和车船会员超230万,平台在线交易累计货运量达13亿吨,在线交易额累计达852亿元。
         重点监测企业方面:月度调查的164家省重点物流企业及100家重点跟踪监测物流企业数据显示,上半年平均每单位的物流业务收入、成本和利润额分别比上年增长7.7%、7.4%和2.7%,总体呈现服务价格、业务规模均较为平稳增长的态势,营业利润增长平缓。其中,网购需求快速增长带动单位包装业务收入及成本分别增长16.7%和15.8%,大宗物资过境中转需求较为旺盛带动单位装卸搬运业务收入及成本分别增长17.7%和21.9%,物流业务咨询及方案设计业务明显增长带动物流企业信息咨询支出增长27.6%。此外,受环境整治及公路治超等因素持续影响,物流企业不断加大安全防护投入,带动单位车船及设备维修费用增长16.7%。调查的企业中,有11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为6.7%,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适应形势需要,积极谋求创新发展,经营效益有所改善。
         景气度指数方面:上半年江苏物流景气指数显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成本和物流服务价格指数均值分别为54.5%、57.9%和50.0%,同比分别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下降了0.3个百分点和上升了0.7个百分点,企业对收益及成本的不同预期,表明市场在控制成本和提供增值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信心,从而对通过降本增效来提升利润空间的信心明显增强。其中6月份分别为53.5%、57%、50.0%,环比下降了3.4、4.1、1.4个百分点,经营利润及成本均明显下降,表明随着高温多雨季节来临,企业经营扩张趋于稳健,预示着市场将步入经营淡季。
         四、物流发展环境趋于优化
         政策环境继续改善:
上半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的降费便民措施,包括对物流企业承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阶段性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货车“三检合一”、简并认证许可、放宽从业审查、推行跨省异地检验和制定加装尾板国家标准,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简化物流企业分支机构设立手续,最终实现一次托运、一次收费和一单到底,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我省新增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纳入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全国试点,目前全省试点区域增至7个,是全国数量最多的省份。新政规定试点区域内的试点企业可直接向境内区外销售货物,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直接降低了企业税负。省国税局实施无车(船)承运企业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解决无车承运人进项税额抵扣难题, 全省有5个无车承运平台成为试点,在无车承运人方面我省走在了全国前列。
         政策红利平稳释放:月度调查的164家省重点物流企业及100家重点跟踪监测物流企业数据显示,上半年物流业务营业税金及附加占物流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1%,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物流行业降本成效持续显现。在物流企业经营成本构成中,受益于《关于租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等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90号)和《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开具等有关事项的公告》(交通运输部2017年第66号)中相关规定的试行,公路运输企业道路通行费用明显减少,道路通行费下降2.4%。信息咨询、管理成本、车船设备维修、包装材料消耗、货物保险等费用同比分别增长27.6%、19.7%、16.7%、15.8%和15.1%,表明企业用于创新投入、人才投入及增值投入的支出明显加速。受短期市场因素影响,利息支出和燃油费分别增长16.5%和6.0%。此外,部分企业在座谈交流中反映,由于物流客户以中小企业居多,业务较为分散,经营成本较高;铁路单向运输现象较为普遍,且价格不稳定,不便于市场化运作;受政策调整变化影响,医药企业上游应付账款与下游应收账款的时差不断扩大,销售价格下降10-15%,传统销售增长乏力,毛利空间进一步降低。
         市场结构调整持续深化。在国家环保整治行动中,多数化工物流企业主动适应政策高压要求,不断升级管理模式,加大安全防护投入,积极谋划可持续发展空间。江苏海企化工仓储持续深入推进安全环保的转型升级,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和品种结构,积极推广长期包罐模式,生产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开票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7%。在对外贸易摩擦多变的国际物流经营环境中,多数企业能沉着应对,提前调整市场布局,通过开拓新渠道和开发新市场以减少对单个市场的片面依赖,最大程度消化了进出口形势波动造成的经营压力。越海全球(苏州)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建设4个海外仓,调整海外市场结构,降低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大丰港物流中心发挥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和进境粮食海进江减载口岸优势,上半年粮食进口量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帮助客户提前释放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在水运集疏运体系建设方面,整体通航能力提升与局部卡脖瓶颈的现象同时存在。一方面,随着12.5米深水航道的贯通,南京长江大桥以下运能显著提升,但长江中上游需求喂给明显不足,导致省内沿江港口的竞争有加剧倾向;另一方面,多数内河航道难以通过千吨级以上货船,导致港口中转等待时间拉长,运输组织难度加大,水运成本有上升趋势。在水运集疏运体系建设过程中,船型有着轻型化、绿色化和大型化的升级趋势,市场运输结构也将随之相应调整。
         五、后期发展态势较为乐观
         从景气度指数来看:
上半年江苏物流景气指数显示,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新订单指数均值分别为60.9%和56.8%,同比分别上升4.9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表明物流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6月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7.9%和58.8%,同比分别下降4.6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7月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6.7%和55.7%,环比分别下降1.2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连续两月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与新订单指数趋降,表明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后期市场活动将趋于回落。同时,两指数目前仍远高于荣枯线,说明物流市场需求增势稳定,物流业具备继续稳健运行的基础。
         从项目投入情况来看:2018年上半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04亿元,同比增长14.7%,居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补短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进一步夯实了物流业发展基础条件。月度调查的164家省重点物流企业及100家重点跟踪监测物流企业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折旧增长10.5%,显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预示着企业对后期市场经营信心显著增强。2018年上半年市场监测分析汇总的55个新建物流相关项目数据显示,项目总投资额达614.4亿元,平均每单位项目投资总额为1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亿元。其中,建设周期3年以上、投资总额10亿元以上的达8个。基地(园区)建设类项目26个,总投资达467亿元。2018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中智慧物流类项目占13.6%,基地(园区)建设类项目占47.3%。新建物流项目数量、规模与结构的不断优化,预示着后期我省物流业将继续深化质效齐升的目标效果。
         从后期物流需求来看,市场孕育着结构性的发展机会。在我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一批率先转型的产业,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单体服务已无法满足企业经营需求,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需求明显增强,企业对社会化物流的高效服务与一体化物流的管理能力具有明显期待。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方面,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48.3%,智能电视增长64.9%,3D打印设备增长54.8%,工业机器人增长33.6%,多个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新产品产量增长迅猛,带动相关产业将逐步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即将面临物流供应链管理能力优化提升需求,为市场提供了基于产业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为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专业服务体系建设需求。在多式联运模式应用方面,随着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补短板成效逐步显现,集装箱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信息集成趋势深入推进,铁路富余运能、港口过剩产能和空中联运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将有效缓解,国内多种方式一站式运输效率将趋于提升,基于冷链、车辆、化工等专一产品的多式联运模式将逐步增多。在国际物流发展方面,国际贸易摩擦对进出口市场产生短暂的结构性影响预计将会逐步显现,特别是对特定目标区域市场或一般性加工贸易的影响不容忽视,相关产业企业将会对国际贸易合规性咨询与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将会有利于物流企业发挥专业经验优势,在为客户规避经营风险的同时,丰富管理咨询、海外仓储和国际多式联运等多样化的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