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江苏省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017年江苏物流运行情况分析

2018-06-07 17:08 admin

2017年江苏物流运行情况分析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

          2017年,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省物流业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率进一步提升,活力进一步增强,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了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经核算,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5316.9亿元,比上年增长8.4%。物流业景气指数(LPI)月度平均值为54.1%,略高于前两年的平均值,行业回升向好态势明显。主要情况如下:
        一、社会物流规模持续扩大       社会物流总需求方面:2017年,全省实现社会物流总额279563.0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比上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物流需求规模快速增长。其中,受仪器仪表、专用设备、电子设备及医药等新型制造业的产销量高速增长拉动,工业品物流需求保持较高增速,工业品物流总额为226722.9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81.1%;受国际市场回暖、大宗原材料需求量价齐升和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重影响,大宗矿产、化工原料、机电等产品进口物流需求增速明显,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9.6%;受居民消费升级及消费品类多样化发展带动,居民消费物流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32.7%。
           货物运输量方面:2017年,江苏贯彻着力补齐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推进航空发展,加强沿江沿海港口整合力度,全省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取得新成效,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产业发展和运输服务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全年完成货运总量为234092.2万吨,比上年增长8.5%,货物周转量为9726.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7.3%,多种运输方式协同性有所增强。其中,受轻质、高货值货运需求成倍增长和“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往来密切带来的新增需求影响,铁路运输需求平稳增长,全年实现铁路货运量5720.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2%,货物周转量291.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2%。公路货运中质轻价高的货物运输需求激增,多式联运需求明显增加和干线运输平台撮合优势快速释放,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28915.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0%,货物周转量2377.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1%;水运在大宗物资运输中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内河集装箱运输加快发展,全年完成水路货运量85668.0万吨,同比增长8.0%,货物周转量6382.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2.2%;全省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31624.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8%。此外,欧洲及中亚等地区通过管道向东部市场出口原油的规模进一步增大,江苏管道运输量和中转量稳步增长。
           景气度指数方面:2017年物流景气调查指数显示,物流业务总量、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均值分别为57.5%、51.1%,均高于去年同期均值。企业对业务活动规模与固定资产投入的信心同步提升,显示出随着信息、通讯、智能和大数据等新一代物流技术的研发与广泛应用,物流业向上下游关联产业链延伸,与制造业、农业、电子商务及国际贸易的融合发展趋于深入,物流资源跨界竞合的范围逐步扩大,物流市场结构加速变革,市场孕育的产业转型升级、区域高效协同和消费更新迭代等创新物流需求逐步得到释放。
          二、社会物流效率稳步提升
          社会物流总费用方面:2017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21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年内呈现连续回落态势,物流运行效率继续提升。在物流效率稳步提升的总体趋势下,物流市场热点分化导致物流费用结构也有所调整。受公路运输、水上运输和港口装卸搬运需求上升影响,运输环节的费用支出为6201.6亿元,同比增长10.6%,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1.1%,比重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受物流一体化服务能力提升影响,城乡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保险及信息服务支出规模持续扩大,保管环节的费用支出为4669.3亿元,同比增长10.9%,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8.5%,比重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随着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服务能力提升,社会对第三方物流管理咨询、委外管理和方案设计等服务需求也相应增加,管理环节费用支出为1265.3亿元,同比增长8.5%,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0.4%,比重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专业化发展方面:物流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模式创新、管理升级和服务高效等能力均有较大提升。部分优势物流企业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在服务居民消费升级、生产供应链管理、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和跨区域协同发展等细分需求领域实现差异化发展,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越来越高,实现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的双赢。江苏物润船联深化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平台业务,积极开展网约租货车、网约租货船、无运输工具从事货物运输物流服务,加速移动互联网与道路运输行业的深度融合。江苏辉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构建“智能商务供应链”物流模式,通过第四方供应链平台的搭建,提供包括综合物流、采购执行、分销执行、区域代理、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及信息系统支持等诸多环节在内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储南京智慧物流通过实名认证、保证金制度、会员信用评级等多手段保证交易安全,通过ISO体系认证提升自身管理水平,通过提高平台保护等级、完善平台客户端种类提升服务质量,货运量和运单量继续高速增长。
          景气度指数方面:2017年物流景气调查指数显示,平均库存量指数、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均值分别为50.3%、53.8%,均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2个和1.5个百分点,且第四季度均值分别为50.5%和54.4%,高于前三季度均值,呈现出平均库存量适度增长,库存周转次数小幅增长,货物周转效率稳步增长趋势。设备利用率指数、资金周转率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均值分别为53.9%、52.4%、48.8%,比上年均值分别增长1.0个、0.7个和下降3.3个百分点,表明在物流业务需求增长的拉动下,物流装备与流动资金的利用效率有了明显改善。而从业人员规模逆势下降,表明随着物流智慧化水平的提升,行业对人工劳动的依赖性降低,单位人均产出呈上升趋势。
          三、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
          重点物流载体方面:20家重点监测的物流基地数据显示,2017年物流基地(园区)自身营业总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增长3.1%、2.7%,规模效益小幅提高。入驻企业营业总收入、上缴税收总额分别增长20.2%、3.9%,入驻企业数增长11.2%,其中,入驻年营收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增长22.1%,占园区入驻物流企业数的15.2%,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南京综合保税区服务平台成功引进由苏商集团、日本公司等投资的保税仓库和标准工厂项目,2017年,注册企业累计达26家,完成报关单票数13万票,进出区货值达到70亿美元。“快递+农业”、“快递+制造业”、邮政“一市一品”等新模式、新业态在快递服务领域势头不减,效益明显。苏南快递产业园已入驻菜鸟、京东、苏宁、唯品会等设立的“云仓”20多个,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发展势头迅猛。受益于全球经济总体回暖,苏州现代物流园新增注册企业29家,园区内企业进出口业务总体增幅超过45%,多数企业通过经营转型和技术提升增强了竞争优势,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动力。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依托港口口岸和国际班列优势,加快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商贸和产业合作,共同提升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服务能力,初步构建起连接东西的贸易物流网络。目前园区入驻企业38家,2017年度总营业收入37.3亿元,税收总额5347万,园区主导物流产业发展形势向好。
          重点监测企业方面:月度调查的172家省重点物流企业及100家重点跟踪监测物流企业数据显示,2017年平均每单位的物流业务收入、成本、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19.9%、19.8%和19.2%,增幅均有所上升。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平均每单位的物流业务收入增幅分别为22.6%、15.7%、10.6%,业务成本增幅分别为22.4%、11.7%、9.8%。其中,苏南地区物流企业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值,引领示范作用明显。业务收入构成中,传统物流业务在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依然很高,2017年,运输、配送加工、货代等业务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4.6%、15.4%、12.0%。包装、流通加工及信息服务等业务增速较快,分别为138%、26.4%和23.3%,表明物流增值服务的能力及方式呈现扩大趋势。业务成本构成中,教育培训、信息咨询、包装材料消耗等费用同比分别增长63.1%、47.7%、12.4%,表明企业用于创新投入及增值投入的支出明显加速。利息支出、水电费、行政处罚支出等费用同比分别下降了4.0%、4.4%、16.3%,物流业务营业税金及附加占物流业务收入为0.5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表明促进企业降本措施取得实效。从重点物流企业营业利润来看,2017年平均每单位的物流业务利润额占物流业务收入的比重为6.8%,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有125家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4家企业利润有所下降,14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8.1%。物流企业经营收益继续呈现两极分化特点,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成为转型升级发展的受益者。
          景气度指数方面:2017年物流景气调查指数显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成本和物流服务价格指数均值分别为52.0%、57.2%和49.2%,均值比上年分别增长2.9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且第四季度均值分别为53%、57.1%和50%,行业效益景气度稳步攀升。主营业务利润与服务价格指数的同步回升,表明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市场同质化竞争状态有所改善。
          四、物流发展环境趋于优化
          综合政策措施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总体思路,进一步突出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17年,江苏在多个综合政策措施中明确了物流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对推进物流业与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苏政发〔2017〕25号),明确了物流服务、供应链设计、物流业降本和重点项目推进等具体工作的目标及措施。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7〕4号),明确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和电商物流体系建设。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创新发展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97号),进一步完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7〕109号),着力构建“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
在降本增效方面,《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17号),文件紧扣江苏实际,立足补长短板,明确了34条具体措施。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税务总局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明确了货物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可在税务登记地、货物起运地、货物到达地或运输业务承揽地中任何一地,就近向国税机关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国家邮政总局出台意见,建立唯一电子化信用档案进行信用评定和管理,对以加盟方式经营快递业务的,在信用建设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强化落实企业总部在信用管理方面的主体责任。绿色物流方面,国家邮政局等10部门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促进快递包装的“增绿”和“减污”。交通运输部提出了全面推进实施绿色交通发展七大工程和构建绿色交通发展三大制度保障体系。多部门综合施策,进一步优化物流市场生态环境。
          创新发展方面:2017年,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1”,指的是扬子江城市群, “3”,包括江淮生态经济区、沿海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从点题到破题,速度不断加快,在相关的布局规划、实施政策和发展意见中,物流业作为基础支撑、协同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各地也相应出台了推动物流业的政策措施。无锡市经信委会同财政局、质监局修订出台了《无锡市物流标准化试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推动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苏州市在全面推广智慧物流试点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物流+互联网,全力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智慧物流体系。淮安市通过政府引导,发挥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作用,建设各具特色的物流基地、集聚区和现代物流小镇。全省及各市围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也相继出台了中欧班列、港口建设和航运升级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促进了物流的跨界竞合,进一步提升物流业的保障支撑能力。
2017年,江苏积极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全社会碎片化的货运需求和碎片化的运力需求进行了有效整合。全省现有24家无车承运人全国试点企业,还有15家省级试点单位,试点数居全国前列。编制了《江苏省中欧班列建设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年)》,组建了江苏省中欧班列发展联席会议,在已开通“苏满欧”“宁满俄”“连新亚”“宁新亚”、徐州至塔什干等5条线路,涉及连云港、苏州、南京、徐州4市的基础上,推动中欧班列有序发展、扩量增效,强化对外向型经济的物流服务支撑。出台了《江苏省内河集装箱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积极支持和推进沿江港口集装箱业务一体化经营发展、集装箱业务铁水联运发展、中欧(亚)国际集装箱铁路班列扩量增效和内河集装箱运输加快发展。此外,进一步深化了智慧物流、“互联网+”高效物流、道路货运业和粮食物流等推进工作,多措并举,促进物流业创新发展。
          五、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从景气度指数来看:2017年物流景气调查指数显示,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新订单指数均值分别为55.9%和55.2%,均值比上年分别下降了0.8个和增长了0.1个百分点。第四季度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新订单指数均值分别为55.7%和55.9%。其中,12月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9%和56.3%。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在经历2016年的高位运行后,目前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处于缓慢回落区间,但新订单指数仍然处于平稳上升区间,预示着物流企业对后市信心趋于理性,对业务规模仍保持较高期望。
          从项目投入情况来看:2017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102.9亿元,同比增长16.9%。年度总投资首次突破11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随着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顺利建成,“补短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进一步夯实了物流业发展基础条件。月度调查的172家省重点物流企业及100家重点跟踪监测物流企业数据显示,2017年固定资产折旧增长15.7%,显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预示着企业对后期市场经营信心显著增强。2017年底市场监测分析汇总的88个新建物流相关项目数据显示,项目总投资额达1043亿元,平均每单位项目投资总额为11.9亿元,比上半年增加了1.7亿元。其中,建设周期3年以上、投资总额10亿元以上的达27个,比上半年增加了5个;基地(园区)建设类项目24个,总投资达457亿元。2017年新开工项目同比增长40%,其中智慧物流类项目占13.6%,基地(园区)建设类项目占31.2%。新建物流项目数量、规模与结构的不断优化,预示着后期我省物流业将继续深化质效齐升的目标效果。
          从物流需求结构变化情况来看:在工业品物流需求中,2017年全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99.6%,3D打印设备增长77.8%,新能源汽车增长59%,服务器增长54.2%,光纤增长42.4%,智能手机增长26.4%,太阳能电池增长25.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8.8%。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物流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物流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将逐步释放。在居民消费物流需求中,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352亿元,增长14.1%,增速快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个百分点。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49.8%。从消费品类值看,通讯器材类、书报杂志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具类商品分别增长18.6%、17.4%、13%和12.8%,增速快于其它消费品类值。农村消费市场与电商零售业务的快速扩大、家居消费品需求的大幅增长,进一步拓宽了物流业的发展需求。在国际贸易需求中,全年进出口总额40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比上年分别增长22.4%、18.6%和7.9%,对印度、俄罗斯、东盟出口分别增长24%、14.8%和14.5%。从出口产品看,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18.1%、21.2%。随着江苏制造产品在“一带一路”及东盟国家的消费市场扩大,将进一步推动提升国际物流服务水平。在海洋经济需求中,2017年,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为代表的江苏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其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2017年增速均超过20%。海洋经济结构调整与新动能的培育,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增长空间。